学院风采  / About 当前位置: 首页 / 儒学高等研究院 / 正文

儒学高等研究院承办第55期“稷下风” 研论究生讲坛

作者:ygb 时间:2016-12-05 点击数:


12114:00,第55期“稷下风” 研究生学术讲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A1916顺利举办。这次活动由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儒学高等研究院与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承办。本次讲坛由林安梧教授主讲,儒学院翟奎凤副教授主持。

本次讲坛的主题是“本体、话语与方法:我对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些心得”,在本次讲坛中,林安梧教授将主题分为五个部分来诠释。

首先在介绍此次主题的起源与背景时,林安梧教授表示自己在大一时便受教于牟宗三先生、唐君毅先生,后来一直跟随牟先生学习。在此期间,林安梧教授便开始了相关问题的思考,经过之后广泛接触中西文化,到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形成中西方思想的对比。第二部分是关于本体的中西比较。林安梧教授认为中国哲学中存在与价值是具有“和合性”的,应做“存有的连续观”,而西方哲学的存在与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应做“存有的断裂观”。第三部分是关于“话语”的几个不同的样式。在谈到古典话语时,林安梧教授提到了现代的语文教育,指出现在古典话语与生活话语的断裂。另外一个关于话语的样式是“格义”与“逆格义”。林安梧教授强调古典话语与生活话语、学术话语的沟通与融通,同时,克服格义与逆格义的弊病,当然也十分确信中国文化经得起参与,并且能够拥有自己的话语权。第四部分讲的是方法与方法论的意义。林安梧教授在古典文化的学习当中体悟出中国人文诠释的五个层阶:道、意、象、构、言。而这五个层次彼此回环相生,相续不已,隐含了独特的“诠释学的循环”。最后,林安梧教授讲的是他的“存有三态论”,这一理论是在他的老师牟宗三先生的“两层存有论”上发展而来的。

在讲坛的最后,林安梧教授再次强调,生活话语要通过学术话语去体贴,学术话语要从古典话语中找根据,手捂原典,加上身体活动,进入天地的域场参赞生命的律动,在有觉悟的生命参赞中与天地宇宙合而为一。主持人对此深表赞同!

 

林安梧,国立台湾师大国文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台湾大学第一位哲学博士,当代大儒牟宗三先生高足,美国傅尔布莱德(Furbrighter)访美学人、威斯康辛大学历史系(麦迪逊校区)(Wisconsin University at Madison)访问学人。曾任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所长、台湾元亨书院创院院长。发表专著二十余部,专业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关注儒释道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上一条:儒学高等研究院承办“海...
下一条:儒学高等研究院承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