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 About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院 / 正文

赵日新教授、高晓虹研究员做客山大文苑沙龙

作者: 时间:2022-03-08 点击数:


3月5日晚19时30分,文学院于知新楼A717和分会场A706举办了第一期山大文苑沙龙——“新时代语言学研究的深入与开拓”。“山大文苑沙龙”,是山东大学文学院创办的学术沙龙,以活泼的形式讨论学术前沿、学林往事、海外见闻、育才心得等话题。本次为第一期,特邀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赵日新和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编辑、研究员高晓虹作为嘉宾分享对新时代语言学研究的思考和体会。沙龙由文学院教授张树铮主持,岳立静教授、侯乃峰教授、刘祖国副教授、王辉副教授、张燕芬副教授、刘文副研究员、寇鑫副研究员、王世昌助理研究员出席,吸引了百余名师生前来参与。

正式开始前,张树铮简要介绍了赵日新和和高晓虹的学术成就,讲述了他们与母校山东大学的渊源和情谊,并对两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此外,张树铮还强调了沙龙的目的在于促进交流,希望大家都参与到讨论中来,让思想在碰撞中得到升华。

沙龙活动伊始,赵日新首先做主题发言,就汉语中的形态变化问题同大家进行交流。他指出学界一般认为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但在一些官话方言区存在用动词儿化、鼻化、复元音单元音化等音变表示语法意义的现象。这些现象一般被看作合音,有一个从拼合到融合的过程,而英语中的附加词缀、内部屈折和异根三种形式也可以体现从拼合到融合的过程,这样看汉语也有类似英语的形态变化;但汉语的一种形态变化表示多种语法意义,又与英语大不相同。

针对这个主题,师生们各抒己见,就其他方言中的类似现象、儿化的音变过程、产生轻声的原因、普通话中的“着了过”的性质、与上古汉语构词形式的比较、方言语法调查中自然语料的重要性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又从具体的语言现象联想到语言学研究的视角,认为应重视类型学的研究,站在世界语言的高度研究汉语,此外还应该跳出西方语言学对形态的定义,深入挖掘汉语方言中丰富的形态变化现象,建立起真正适合汉语特点的理论体系。

这一话题的讨论告一段落后,有同学提出了语言学有哪些新理论和当下传统语言文字学发展有什么新方向的问题,赵日新将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从打好基础和有所开拓两个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打好基础就是要打好传统语言学尤其是古汉语的基础;有所开拓则需要运用实验语音学、社会语言学、地理语言学、类型学等新理论新方法,提出新的思考和观点。

接下来,同学们又提出了关于论文写作的问题,高晓虹从期刊编辑的视角出发,指出写论文最重要的是选题和内容要有创新性,不能只有新材料,而要有新发现、新解释,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有长期的学术规划和积累,不能急于求成。此外,还要注意在提要中点明结论、理论与语言事实自然结合、主题突出、结构合理、行文严谨、文通字顺。其他老师也根据各自的经验提出了建议。此外,同学们还就自己观察到的汉语方言中的独特现象同老师们交流,老师们也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最后,张树铮代表师生对赵日新和高晓虹再次表示感谢,并希望大家无论研究方向与今天的讨论话题是否一致,都能够触类旁通,在本次沙龙中获得启发,并运用到自己的研究领域中。

沙龙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上一条:赵生群教授前沿讲座:武...
下一条:山东大学文学院举办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