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 About 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正文

哲社学院成功举办第17期思想者创新论坛

作者:ygb 时间:2016-11-29 点击数:


1124日晚六点半,哲社学院第17期“思想者”创新论坛在知新楼1421会议室成功举办。思想者创新论坛是由研究生会科创部举办的系列学术活动,活动基本形式为延请校内外专家为我院师生做学术写作、表达、思考、积累等内容的讲座。本期思想者论坛由社会学系副教授王昕作了题为“性/别研究中的方法论反思”的学术讲座,社会学系封莹同学主持了此次活动。讲座围绕着社会学质性研究的方法论展开,王昕以“性/别研究”为主要切入点,以多年的调查经历为基础,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叙述方式和幽默质朴的语言风格吸引了全场师生,得到了全场师生的高度认可。

在本期论坛的开始,王昕从柳州的社会调查经历讲起,引出了对“性/别”这个专业概念的多维度诠释——生理性别、性别认同、性别表达和性倾向。并对社会调查的“元问题”进行了重点阐释,重点提到对社会调查中的“客位视角”,“主位视角”理解和实践,客位视角即调查中研究者采用的价值无涉的、中立的、客观的、远距离的视角,主位视角即研究者参与其中的、富有价值传递的、主体的、近距离的内生的视角。以及这两种视角在具体调查方法中的特点及其应用,其间穿插着对自己过往深入访谈经验的叙述和分析,简单生动又令人深思。

随着全场氛围渐入佳境,王昕以客观的真实和生活的现实为脉络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详细的论述。首先是“性/别”研究的真实性,这里的真实性有两大内涵,即主体表达的情境性和主体共在的知识生产过程。主体的真实是分情境的、多变的、整体的、复杂的和相互矛盾的,其最高技巧是了解基于主体的真实从而创造出情境。主体共在的知识生产过程要求研究者把调查对象置于其社会网络与日常生活世界之中进行分析,需要尽量理解调查对象的日常生活和实践逻辑,基于“全人”的视角以多元化的渠道贴近研究的整体性。其次是突破“隐私屏障”的关系论,王昕强调,在调查中信息壁垒无处不在,关系问题即“我为什么要告诉你”的问题。在这里调查者需要重视长期缄默的主体的评价,被研究者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对研究者也存在着若干假设。“性/别”领域的研究带着强烈的主体生命表达和实践逻辑,无法绕开一个基本事实,即研究者亦是主体,不仅参与到知识生产的过程中,而且也卷入到具体的人际交往以及亚文化浸染之中。最后是警惕“价值评判”的问题,这其中包涵着警觉“边缘与污名”和知识生产中的权利视角这两方面问题,在讲到警觉边缘与污名时,王昕告诫大家在学术研究和社会调查时要持有共存、共在、平等、尊重的态度,同时拥抱多元,警惕对“大概率价值观”的迎合,对“性/别”议题中的政治正确保持警醒。

在讲座的每一个理论节点中,王昕都以大量“性/别”研究的调查经历为铺垫,举出了许多切合问题的案例,简洁明了又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许多社会调查方法论中的问题,向同学们分享了许多实践中的技巧。在现场问答环节中,王昕与在场同学进行了学术讨论与问答,在座学生争相提问,王昕逐一解惑,以丰富的经验指导了大家在过去调查活动和学术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令全场同学受益匪浅。本期“思想者”创新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主讲人介绍:

王昕,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专长领域为性社会学、性别研究及"健康"的社会学研究;发表有《青少年隐私调查中的“主体”反抗》和《社会学视角下独生子女婚姻中的“亚丁克”现象》等多篇CSSCI论文。

在讲座的每一个理论节点中,王昕都以大量“性/别”研究的调查经历为铺垫,举出了许多切合问题的案例,简洁明了又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许多社会调查方法论中的问题,向同学们分享了许多实践中的技巧。在现场问答环节中,王昕与在场同学进行了学术讨论与问答,在座学生争相提问,王昕逐一解惑,以丰富的经验指导了大家在过去调查活动和学术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令全场同学受益匪浅。本期“思想者”创新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主讲人介绍:

王昕,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专长领域为性社会学、性别研究及"健康"的社会学研究;发表有《青少年隐私调查中的主体反抗》和《社会学视角下独生子女婚姻中的亚丁克现象》等多篇CSSCI论文。

上一条:哲社学院承办的第42期“...
下一条:哲社学院承办第49期“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