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 About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气工程学院 / 正文

电气工程学院承办第44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

作者: 时间:2020-11-24 点击数:


1120日,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电气工程学院承办的第44期(总第966期)稷下风研究生学术讲坛于千佛山校区电力楼报告厅顺利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在这里为师生们做了一场题为《反常并不等于创新,但颠覆性创新则一定反常》的学术报告。电气工程学院的师生们早早进场等候,报告厅座无虚席,甚至连过道里也坐满了热情洋溢的电气学子,大家都希望可以一睹大师风采,完成心中学术“追星”的梦想。

 下午220分,薛院士提前来到了会场,一进场就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主持人张恒旭教授对薛院士做了细致的介绍后,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开始。薛院士的报告围绕电力系统稳定性展开,提出了自己颠覆性的创新观点。首先就功角稳定性的分类提出问题,进而阐述了扩展等面积法在全息的时域保全、模式的空域识别以及裕度的能域评估等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最后,薛院士介绍了功角稳定性统一理论框架的意义及前景。薛院士以自己的在研课题举例,告诉同学们在科研道路中,要想有创新则一定反常,越是颠覆性的创新越违背现有的知识,学会接受别人的质疑是创新的必经之路。大家被薛院士宏大的创新观点和深入浅出的讲解震撼,报告厅内掌声不绝于耳。

在报告会最后,薛院士说到“欢迎在座各位的提问和质疑,你们的提问质疑就是我没讲清楚的地方,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推动我前进”,随之起立鞠躬致意。近两个小时的报告,几近耄耋之年的薛院士没有任何的休息,甚至一口水都来不及喝。老先生对于学术科研的专注与严谨,对于提携后辈的博爱与谦逊,倾囊相授,润物无声。在场同学也报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心中崇高的敬意。

虽然报告会已经结束,但是这一场学术“追星”之旅,让每一位电气人受益匪浅,感触良多。薛禹胜院士追求创新的精神、谦逊的态度、关注后辈的博爱是我们所有电气学子的榜样。我们也将听取薛院士的教诲,用质疑的思维提出“反常”的观点,用严谨的思考将其创新实现,做崇实求新、朝气蓬勃的山大人!

随后,南京邮电大学岳东教授做了题为《信息物理耦合智能电网的多源信息融合与协同智能控制研究》的报告。

报告开始,岳东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与薛禹胜院士共同带领的“网络化控制与智能电网”研究团队,并对五年的科技项目进行了介绍。

岳东教授首先指出社会发展与国际态势促使智能电网必须进行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新特征下智能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研究面临严峻挑战;随后,介绍了团队创新性提出的网络化协同智能优化控制方法,和“网络化、协同化与智能化”的研究核心思路;接着,岳东教授介绍了网络化云决策控制系统的装备研发,通过与“云智能分析决策支持平台以及“源网荷储网络化协同控制系统”交互,解决信物融合下新能源高占比低惯量电网“调控资源不足、安稳风险增大”的运行难题,实现了系统“小扰动下稳定,大扰动下安全,大扰动后趋优”的目标。

在报告的最后,岳东教授热情地邀请参加讲座的同学加入他的科研团队,为智能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一位主讲人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曾平良教授,他的报告主题是“远海风电直流外送系统的关键技术”。

曾平良教授的报告分为以下三大部分:远海风电发展前景,远海风电外送系统的研究现状以及几点关键技术展望。

首先,曾平良教授通过介绍海上风电成本持续下降、分析我国海上风能资源分布、对比国内外展开的风电交流外送项目进行远海风电发展前景的阐述;接下来,教授通过风电并网技术、故障保护技术、稳定分析技术来介绍远海风电外送系统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风电并网技术研究重点是高压交流并网和高压直流并网,他对高压交流并网和高压直流并网进行特点及应用方面的对比,除此之外还进行了直流并网时不同组网方式的横向对比,进而得出“环网状组网方式适用于大规模多落点的海上风电集群的外送、辐射状组网方式适用于相对小规模的海上风电集群外送”的结论。曾教授结合具体案例,生动形象地介绍在实际开展远海风电柔直外送系统建设时可能会出现风电场与柔直换流器交互引发稳定性问题、柔直换流器接入交流电网引发稳定性问题。最后,曾教授介绍了轻型化技术、联合故障穿越技术、稳定性分析技术以及下列相应的初步研究成果,换流阀轻型化技术、MMC直流故障穿越技术。

最后,曾平教授向相关研究方向的同学发出邀请,并留下了联系方式,表示期待与相关方向的同学共同讨论,共同进步,本期“稷下风”讲坛落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上一条:“国网山东电力-山东大学...
下一条:电气工程学院承办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