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  / About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文化 / 正文

贵阳研究生媒体联席会议演讲稿

作者:ygb 时间:2015-11-17 点击数:


各位同仁:

上午好,我是《山东大学研究生学志》的主编许倩,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办刊经验。我的演讲主题是《以学为志,守正创新——试论新媒体冲击下研究生学术性期刊的自我定位与发展》。

众所周知,研究生自办学术性期刊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境。研究生学术性期刊一般为研究生自办,而“研究生”与“学术性”这两个身份就显示了其受众群体的有限性,加之近年来很多人大肆宣扬“纸媒已死,新媒当立”的说法,处境因而更加尴尬。下面我将以《山东大学研究生学志》为例探讨学术性期刊在面对新媒体冲击下的自我定位与创新发展,包括明确期刊的自我定位、通过精品活动的策划创新发展期刊、利用新媒体的运营增强期刊影响力。

第一点:以学为志:明确自我定位,坚守学术底线。

《山东大学研究生学志》是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的学术季刊,创刊于200110月,迄今已成功出版54期。创刊以来,《学志》多次荣获教育部“优秀研究生校园媒体奖”,被港澳台、新加坡等100多所海内外知名高校及多省、市图书馆收录收藏,在全国高校同类刊物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仅以201410月至20156月刊登的第5154期杂志为例。这4期杂志总共刊文60篇,截止到2015109日,被公开出版刊物转载(或在公开刊物发表上)的达8篇,《中国研究生》杂志预约转载1篇。其中“学者访谈”栏目被转载率50%。“方家导航”栏目被转载率40%。“成才之路”栏目被转载率16%。“学科专论”栏目刊文33篇,后续在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3篇。“主题研讨”刊文10篇,后续在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1篇。对研究生自办学术刊物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成绩。

而取得这些成绩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能够在找准自身的定位。《山大学志》创刊至今已经十四年,这十四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腾飞,新媒体爆炸式的发展,对纸质期刊与媒体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例如2009年《美国文摘》申请破产保护,2013年美国《新闻周刊》印刷版停刊,改为全面的网上订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新媒体冲击下我们有过困惑,有过探索。最终找准了自身的定位。这种定位主要体现在对编辑的培养、内部规范制度的制定与修订、出版流程的规范性上。

(一)精心选人,用心树人。

《学志》每年的纳新都会在九月份和十月份进行。九月份为全校大范围的宣传报道期,而十月初为初试和复试环节。初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内容包括汉语言的基础知识、学科的前沿热点、选题策划等。用来考察新生最基本的编辑能力和策划能力。面试考察新生的思考、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复试主要考察编辑对待稿件的态度。

编辑不是人前的光鲜亮丽,在这背后有无数繁琐的事情与默默辛勤的付出。如果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可能很多人中途就会退出。这种情况不仅会造成培训的浪费,而且还会为以后工作的展开带来困难。所以我们在纳新之初,无论是从时间的设置还是程序的安排上都设置了层层考验,保证选拔出我们真正需要的人才。新成员加入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就是培训交流会,我们会就各种规范技巧对新成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并且会根据他们在复试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答疑。这样,经过层层选拔而进入《山东大学研究生学志》的人,本身的专业以及综合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二)严格规范,严谨态度。

为了以高质量的学术精品敬飨研究生读者,《学志》编辑部一直在编辑部的规范化管理上下功夫。具体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各种规范的设置。《山大学志校稿规范》是《学志》编辑部参照了《文史哲》等多家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制定的详细、严格的学术规范。要求编辑在编校过程中严格遵守,至今已经修订了三次,其后一些理工科的规范也在不断进行完善。我们还制定了《学志章程》、《学志工作内容及流程》、《学志执行编辑工作流程与规范》、《学志分工细则》等,这些规范囊括了《学志》日常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实现了日常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学志人强调工作纪律和工作考核制度,比如三次不到者即视为自动退出《学志》,比如为保证公平编辑任期内不得在《学志》刊物上发表任何文章。第二是学术态度的专业。作为纯学术期刊,《学志》积极寻求高层次的学术支持,专门聘请、设立了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成员现有18位,皆为来自山东大学各学院的知名教授、长江学者等。

(三)合规合矩,精益求精。

《学志》编辑部的常规工作是一年四期的《学志》编辑出版任务。每期《学志》的完整工作流程包括约稿、组稿、校稿、排版、印刷出版及赠阅。约稿方面,《学志》的稿件有编辑约稿和公开投稿两种方式。为从源头上保证稿件质量,我们要求编辑做好必要的约稿工作,尽量向博士研究生、高年级硕士研究生和本学院优秀研究生约稿,尽可能保障每期刊登文章的多元化与精品化。组稿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各学科文章比例,并对稿件进行审核与评议,以确定当期杂志选纳的文章。校稿活动严格遵守校稿规范。《学志》刊发的每一篇文章都需经过全体编辑的六次交叉校对(两遍电子校对和四遍纸面校对),以确保刊发文章的学术水平。每期《学志》印刷出版后,由《学志》编辑到各大校区进行公开赠阅,并向山东大学图书馆和各院系资料室赠阅。另外,编辑部还会按照《赠阅单位目录》向各省、市、自治区图书馆、知名高校图书馆寄送每期《学志》,以保持学术与工作上的长期交流。

在整个出版流程中,我们实行的是执行主编中心制。在杂志的目录页上执行主编的位置是在主编之下副主编以上。执编负责每一期的统筹与具体安排,主编副主编可以给出建议。因为这个设置,执编的创意和想法都可以实施,最大限度的保证规范性与创新性。

我们谨记《学志》“巍巍乎天下公器,陶陶然澡雪精神”的品质理念,强调学志人务实的态度与精神世界的纯粹。我们始终不忘《学志》“关乎人文,化成天下;以学为志,守正创新”的办刊理念,强调学志的人文关怀、担当意识以及在继承中追求创新的品质。正是这种明确的期刊自我定位,《学志》在遇到发展瓶颈时才不会迷失方向,实现自身价值以及社会价值。

第二点:守正创新:精品栏目与活动的策划运营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学志人也坚持开拓创新。书友会和专刊是《学志》较为特色的活动,所以这里主要介绍这两种活动的具体策划流程,分享经验,亦争取做到更好。

(一)书友会:以书会友,平等交流;交锋思想,启迪智慧

书友会为《山东大学研究生学志》精心策划的读书交流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至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二期。书友会的目的是“以书会友,平等交流,一展远见卓识;交锋思想,启迪智慧,昭学术为天下公器”。书友会的主题真正的体现了书友会的目的与特色。书友会前五期并没有形成书面文字,而到了第六期才开始增设书友会栏目,对书友会过程与发言纪实报道。……可以看出,这些大多属于跨学科主题,不同专业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分别阐述。如第11期韦伯的《学术与政治》,该书收入了韦伯最著名的两篇演讲:《以学术为业》和《以政治为业》。它包括了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方面的主题,发言人可以多角度的探讨,真正达到交锋思想、启迪智慧的目的。

书友会的策划和主题研讨相似,《学志》为季刊,一年四期,其中三期为主题研讨,一期为书友会。首先确定主题。确定书目最好有较大范围的阅读群体,避免书友会流于晦涩乏味。书友会的真正目的不仅仅在于以书会友,在阅读纸质文献书目渐渐衰落的今天,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鼓励大家读书,并且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其次是确定活动主要参加者及时间、地点。递出邀请函邀请书目相关专业老师为嘉宾,择优选用各专业同学可作为发言的书评。各专业有兴趣的研究生都可加入。再次进入宣传阶段。目前宣传主要分为纸媒与网媒两种方式。现在我们不断通过创新网络媒体宣传方式,极大增加了大家参加书友会的热情。最后为准备阶段。

依托历年来的办刊经验,书友会的形式也渐臻成熟。蒲松龄曰“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研究生的本职应是钻研学术,《学志》的理念亦是用心做学术期刊。书友会是《学志》理念的一种外延。我们将秉承学志的理念,不断创新书友会的读书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读书的风气。

(二)专刊策划:贴近时代,紧跟潮流

在实际运营中,我们不断出新,不仅包括书友会等栏目、活动的策划,还包括整个期刊的策划。面对国内外重大事故、会议、论坛时,《山东大学研究生学志》会及时作出调整,专设一期来做专刊,进行深度的报道。

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专刊为例,20158月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山东大学召开,这是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第一次在亚洲召开,对中国历史学界以及整个文史哲专业的意义深远。1.确定主题与意义: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专刊 2.特约稿件:《学志》编辑部成员有人参加了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旁听了大多数会议,有的编辑成为志愿者并成功约到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墙报与论文。 3.公开征集:在大会开幕之前我们便确定了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主题研讨,在全校范围内公开征集历史学专题论文。 4.学者访谈:采访历史学专业参加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教授。 5.组稿、审稿、校稿、排版印刷

专刊的主题确定与策划需要编辑的创新思维、开放思维以及专业的学术眼光。紧跟时代潮流,抓住学科前沿热点,是学志人永葆活力的动力源泉。

第三点:自媒体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山东大学研究生学志》所依托的宣传平台主要为网媒和纸媒两种。线下宣传主要为海报张贴、传单宣传页的发放、期刊的赠阅与宣传,网络宣传主要为新浪微博、新浪博客以及山东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官方网站。

在微信公众号建立之前,日常的新闻会发布在山东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官方网站上,而平时的活动或者消息会发送在微博和博客上。但是这几个平台的关注人数并不是很理想。微信是这几年逐渐兴起的社交软件,发展时间虽然短,但是成就不可小觑。在2014年,学志编辑部为了进一步扩大宣传,紧跟时代潮流,创建了微信公众号。不可否认,在微信公众号成立之初,我们存在很多的问题与困惑。在运营中我们首先遇到的是各种技术上的难题。其次是关注量少,粉丝数量增长困难。再次是运营中任务分配不均,所有素材只依靠运营人员搜集、撰写,不仅给运营编辑带来困难,创意也受到运营编辑一个人的限制。

认识到《学志》新媒体建设方面的不足,《学志》编辑部专门成立了新媒体建设调研小组,于20157月份赴南方多所高校调查采访,认真学习其他高校的新媒体建设经验,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式。

第一就是解决技术上的难题。2015年《学志》编辑部在纳新中除了看重个人的学术能力外,也关注那些熟悉新媒体运营的编辑。但是新成员可能只会简单的微信操作,一些技术上的难题还需要更专业的技术性人才。为此,我们筹备了培训交流会,新成员加入之初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并且聘请山大官方微信的技术人员来给我们讲解答疑,山东大学官方微信由新媒体中心来运营,是一个强大的专业团队,其在高校中的微信排名一度占据全国前五。培训人员向编辑成员具体讲解微信排版软件的使用以及排版推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二是通过创新内容增长关注量。我们自己做了一个数据统计,数据显示我们的关注量明显上升有阶段性,一个是赠阅的时间,一个为纳新宣传的时间。这两个阶段内因为宣传到位,所以关注量较大,但是关注之后粉丝数量停滞不前。关注量其实是与推送的内容息息相关。现在的公众号很多,而人每天接收的信息量是有限的。

在运营之初为了提高浏览量以及知名度,我们转载很多有趣的文章,但是访问寥寥。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推送的东西没有《学志》的特色。经商定,《学志》编辑部认为微信号的内容一定要凸显出我们自己的特色,让读者有不得不关注我们的理由。除了推送学志日常的新闻,我们将推送的内容定位为学术性文章,受众群体为所有热爱学术的人。《学志》成立至今已经十四年,前辈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吸纳了很多优秀的稿件,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不被埋没的好文章与采访,所以我们定期选择过往期刊的优秀栏目文章来进行推送。微信栏目的设置有三个,学志概览、治学经纬和学志圆桌。学志概览包括纳新、赠阅、组稿、书友会等各种新闻动态;治学经纬包括新刊首发、学术工具、学术资讯;学志圆桌包括方家导航、学者访谈、勾搭小志。“学者访谈”栏目为《学志》记者就某一话题面对面访谈专家学者实录,比如第38期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刘大钧教授谈《周易》,第46期采访的山东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系主任王青教授谈考古,这些话题都是大家非常感兴趣并且很难亲自聆听到的。“方家导航”为专家学者关于读书治学的建议,“成才之路”为各个专业的优秀研究生与同学们分享的学习经验。这些都是《学志》编辑的原创,具有独特性,推送之后反响很好。读者在这里能够获得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文章,那么自然也就有了关注的理由。

第三是合理分配运营任务。推送一篇文章需要花费很多的心思,我们并非专门做新媒体运营的平台,也不具有学校官方微信运营的强大团队。《学志》日常的编辑校对任务就已经很繁重,再加上其他的日常事务,如果任务分配不均会导致编辑应不接暇。微信推送需要内容的选题、新闻稿的撰写、图片的搭配、排版方式等多方面。微信运营人员一般为两位,两人分时间各自运营。所以前期我们的微信运营人员不仅需要自己撰写新闻稿,还要多方搜集图片,自己编写排版,这往往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了解到这种困难之后,我们重新明确了分工细则,专门设置两名文字撰稿编辑和两名图视编辑,负责日常重要活动如组稿会、赠阅、纳新、书友会等新闻稿撰写和图片视频的拍摄、后期处理,并将素材及时提供给微信、微博、网站运营编辑。日常注意定期收集适合微信、微博、网站发布的文字内容,并及时提供给相关运营编辑。这样,微信、微博团队的任务量减少,分工更加细化,努力达到运营的专业化。

经过不到一年的努力,我们各种网络平台的运营已经渐渐走上正轨,关注量也在稳定上升,改革成果初见成效。在以后的发展实践中我们会不断创新运营方式,永不停止前进的脚步。

总结

《山东大学研究生学志》专注于做研究生自己的学术性期刊,以作为传统纸媒而骄傲。但是不会排斥新媒体的运用,两者互补而发展。本文以《山东大学研究生学志》为例,探讨了当下研究生自办学术性期刊在面对新媒体冲击下的应对措施。明确自己的期刊定位;合理创新栏目,策划精品活动;积极建设新媒体增强影响力。研究生学术期刊应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推陈出新。我们坚信,无论时代如何改变,新媒体不会是学术期刊的阻碍,学术性期刊也不会被新媒体取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一条:2016年研究生毕业典礼发...
下一条:学术性刊物微信公众平台...